您查詢: 昆蟲 共有137筆資料 |
|
無脊椎動物 |
1. | Acnemia bifida (昆蟲) 蕈蚋 在南喬治亞州的亞南極島上,這種真菌蟲-蕈蚋(Acomemia bifida)(=Mycoma bifida) 被列為入侵種。 |
2. | Acromyrmex octospinosus (昆蟲) 葉蟻 葉蟻(Acromyrmex octospinosus)被視為嚴重的農作物害蟲。在野外,許多容易受到脫葉傷害的原生植物都受到他們威脅。 |
3. | Adelges piceae (昆蟲) 冷杉球蚜 冷杉球蚜(Adelges piceae)是一個微小,不能飛行的刺吸性昆蟲,造成加拿大和美國冷杉林重大的損害。它是自然景觀和聖誕樅樹產業一個嚴重的害蟲。冷杉球蚜蟲(Adelges piceae)入侵到原生地歐洲中部以外,經由木材進口傳播。冷杉球蚜(Adelges piceae)在北部,分布受限於寒冷的天氣。冷杉球蚜蟲(Adelges piceae)卵剛孵化的若蟲,可經由風,動物,衣服,車輛和其他設備傳播。 |
4. | Adelges tsugae (昆蟲) 鐵杉球蚜 鐵杉球蚜(Adelges tsugae)是一種小型的蚜蟲類昆蟲,已成為卡羅萊納鐵杉和東方鐵杉一個嚴重的害蟲。最明顯的感染跡象是鐵杉針葉背面出現覆有白色毛狀的卵塊。受感染的北美東方鐵杉會過早落葉,如果不及時治療,最終將死去。鐵杉球蚜(Adelges tsugae)是一個很難控防治的昆蟲,因為其白色蠟狀分泌物會保護它免於農藥毒害。它經由苗圃貿易、風力,鳥類,哺乳動物和人類,傳播到新的棲息地。鐵杉林提供許多野生物種重要的棲息地,鐵杉球蚜蟲(Adelges tsugae)的分佈擴大,對生態的不良影響將變得更加嚴重。 |
5. | Aedes aegypti (昆蟲) 埃及伊蚊 俗稱黃熱蚊的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城市和郊區非常普遍。它很能適應人類生活區,雌性幾乎完全以人類血液為食。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是傳播黃熱病病毒給人類的媒介,在美洲(1940年代之前)和最近在西非引起黃熱病的流行,並且是“城市黃熱病”的源頭,會在人類之間直接傳輸病毒。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也是登革熱病毒最重要的媒介,儘管與其他蚊種相比,埃及伊蚊並不特別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
6. | Aedes albopictus (昆蟲) 白線斑蚊 白線斑蚊主要是經由輪胎進口傳入美國與其他國家,起因於存放在外面的輪胎蓄積雨水。為了防治這種蚊子的擴散,這樣的貿易路線須加強不孕性蚊子的引入及簡易措施。老虎蚊子與許多人類疾病的傳播有關,包括登革熱病毒、西尼羅河腦炎病毒與日本腦炎病毒。 |
7. | Agasicles hygrophila (昆蟲) 雙條長葉蚤 原產於南美 (Selman and Vogt 1971) ;為了防治世界性雜草—長梗滿天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以人為的方式釋放到北美(Coulson 1977) 、紐西蘭 (Stewart et al. 1996) 、澳洲 (Julien 1980) 、泰國 (Napompeth 1981)及中國 (Wang et al. 1988)。台灣在1930年代即有長梗滿天星,但未曾正式引入雙條長葉蚤,直到李及鄭(2007)正式確認及描述。 |
8. | Agrilus planipennis (昆蟲) 光蠟瘦吉丁蟲 光蠟瘦吉丁蟲(Agrilus planipennis)(EAB),是一種會鑽木頭,金屬色的甲蟲。白蠟窄吉丁原產於亞洲和俄羅斯東部,在其原生地,它只是一種為害很小的害蟲。2002年被發現在密歇根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儘管已經執行檢疫,也燒毀了大批受感染的樹木,白蠟窄吉丁仍繼續蔓延。目前已經蔓延到伊利諾伊州,印第安納州,馬里蘭州,密歇根州,密蘇里,俄亥俄,賓夕法尼亞,維吉尼亞,威斯康星州,西維吉尼亞州和加拿大部分省分。它會寄生並殺死白蠟屬樹木,會殺死城市和森林地區健康的白蠟樹。美國大陸受到它威脅的白蠟樹,超過 80億顆。它對生態和經濟有顯著的影響。類似的傷害正在發生在俄羅斯莫斯科,如果繼續蔓延,可能會對歐洲造成嚴重的影響。 |
9. | Aleurodicus dispersus (昆蟲) 螺旋粉蝨 螺旋粉蝨會吸食寄主植物汁液,發生嚴重時可使寄主植物提前落葉,但尚不會使寄主植物死亡。 若蟲分泌大量白色臘粉、絮毛,不僅影響寄主植物外觀,其分泌物隨風飄散引人厭惡。 |
10. | Aleurothrixus floccosus (昆蟲) 棉絮粉蝨 文獻指出棉絮粉蝨可為害 31 科39 屬50 種以上之寄主植物。在我國主要發生在農業用地與短期園藝作物栽培區,其中特別以金露花為主要寄主植物,因其為公園常見植物,目前各地公園都常能見到密度甚高棉絮粉蝨危害。另外國內農業區主要能見為害番石榴,紀錄上另外有危害柑桔類、咖啡及香蕉等經濟作物。 |
11. | Anopheles quadrimaculatus (昆蟲) 瘧蚊 瘧蚊(Anopheles quadrimaculatus)在北美洲是瘧疾的主要傳媒。偏愛有積水床有漂浮的樹葉或突出水生植物的棲息地。幼蟲通常被發現於有豐富的具根水生植物的地方,例如稻田與毗連的灌溉溝渠、淡水的沼澤與湖、池塘、水庫有植物生長的邊緣。 |
12. | Anoplolepis gracilipes (昆蟲) 長腳捷山蟻 長腳捷山蟻(Anoplolepis gracilipes)(因移動迅速得名)已經侵入當地生態系而且造成從夏威夷到塞錫爾群島與桑吉巴的環境損害。在印度洋聖誕島,他們已經形成多蟻后的超級蟻群。他們也大量消滅紅色陸蟹(Gecarcoidea natalis)族群。 發狂的螞蟻也吃或干擾森林底層與頂層的多種節肢動物、爬蟲動物、鳥與哺乳動物的繁殖。他們會飼養、保護吸植物汁液的有介殼蟲,損害森林頂層,聖誕島是較令人驚訝的例子之一。雖然目前聖誕島只有少於 5% 的雨林被入侵,科學家擔心瀕臨絕種的鳥類,例如亞培鳥不會在別處築巢,最後會由於棲地的改變與螞蟻直接的攻擊而消失。 |
13. | Anoplophora chinensis (昆蟲) 華星天牛 柑橘長角甲蟲和亞洲長角甲蟲,都原生於東亞,他們會嚴重破壞森林和農業植物。 他們被引入北美和歐洲後,可能對城市和自然的環境中的經濟和生態造成威脅。植物檢疫標準和法規,是預防管理。避免意外地輸送這種植物害蟲的基礎。 |
14. |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昆蟲) 光肩星天牛 原生於中國與韓國。在美國(14個州)及英國也從木材包裝材料中攔截到光肩星天牛。大約在此物種第一次入進美國後10年,牠們大量出現在紐約(1996)與芝加哥(1998)。估計在引入澳洲的2到3年後,也就是2001年,也在澳洲發現其侵害。 |
15. | Anthonomus grandis (昆蟲) 苜蓿葉象甲 苜蓿葉象甲(Anthonomus grandis)是棕色至灰棕色的甲蟲,原生於墨西哥到中美洲,已經入侵到美國。苜蓿葉象甲只會在棉花樹上進食和發育,與熱帶植物關係密切。溫帶地區的苜蓿葉象甲冬季時會呈休眠狀態,亦即所謂的「滯育狀態」,這段期間不會進食,直到次年早春再回到棉花田上。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成蟲在非棉花生產季節時也會週期性地活躍,縱然沒有合適的宿主,也會繼續進食和繁殖。苜蓿葉象甲對美國棉花產業造成嚴重的損失。近期的移除和管理措施,已經有效地使苜蓿葉象甲族群減少,使美國的棉花市場急劇反彈回升。 |
16. | 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 (昆蟲) 東非蜂 1957年Warwick Kerr把東非蜂(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從非洲帶到南美洲 ,以幫助恢復衰落中的巴西養蜂業,他是用蜜蜂的歐洲亞種,並不適合於南美的環境。數個蜂后和工蜂族群被意外釋放到野外,這些富於攻擊性的蜜蜂與當地蜜蜂族群雜交。東非蜂(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逐漸蔓延之後,由於雜交蜜蜂較具攻擊性行為,造成經濟,社會和生態問題 |
17. | Aulacaspis yasumatsui (昆蟲) 蘇鐵白輪盾介殼蟲 蘇鐵白輪盾介殼蟲(Aulacaspis yasumatsui)(cycad aulacaspis scale (CAS))又稱為亞洲蘇鐵白輪盾介殼蟲,會嚴重損害蘇鐵,其中包括園藝業很重要的瀕危植物。蘇鐵白輪盾介殼蟲是非常難控制的介殼蟲,會形成密集的族群,並且蔓延迅速,在其大多數引入區幾乎沒有天敵。此介殼蟲有可能經由園藝植物貿易擴散到新的地區。 |
18. | Bactrocera dorsalis (昆蟲) 東方果實蠅 此蟲飛行能力強,雌蟲交尾後,會以產卵管插入成熟的寄主果實進行產卵,孵化的幼蟲以果肉為食物來源,常導致果實表面流膠、果實腐爛、畸形,甚至落果,喪失果實的商品價值。 |
19. | Bactrocera tryoni (昆蟲) 昆士蘭果蠅 昆士蘭果蠅(Bactrocera tryoni)常見於整個澳洲東部的城鎮和果園。1969年左右被引入新喀裡多尼亞,1970年左右被引入法屬波利尼西亞。現在已經廣泛散播在新喀裡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和皮特Kane群島。它曾被引入西澳洲的珀斯和太平洋的復活島,但已被移除。 2001年11月21日它被發現在拉羅湯加,庫克群島。昆士蘭果蠅會破壞很多種水果宿主,對經濟有顯著的影響。 |
20. | Bemisia tabaci (昆蟲) 煙草粉蝨種群 煙草粉蝨(Bemisia tabaci)除了南極洲以外已經遍及所有大陸。煙草粉蝨已入侵超過 900個宿主植物,據報導會傳播 111個病毒品種。一般相信它經由運輸植物產品已經傳遍世界各地。一旦建立族群,煙草粉蝨很快地傳佈,而且經由它的食性與傳播疾病,破壞全球農作物。一般認為煙草粉蝨是一個複合種,有數個公認的生物類型,其中兩個為現存的隱藏種。 |
21. | Blastopsylla occidentalis (昆蟲) 桉樹木蝨 原生於澳洲的木蝨物種,隨著園藝植物的貿易,散布至世界多個國家。若蟲取食嫩葉所分泌的大量蠟絲及蜜露會造成葉片上煤煙病,大量取食也造成葉片扭曲,會導致葉片生長不佳及苗木衰弱。 |
22. | Brontispa longissima (昆蟲) 紅胸長扁鐵甲蟲 紅胸長扁鐵甲蟲(Brontispa longissima)會攻擊棕櫚樹的葉片(因此也叫硬毛棕櫚葉蟲),特別是那些椰子樹。它被引入太平洋的許多島嶼和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包括台灣。它可能會嚴重影響熱帶和亞熱帶農作物系統。 |
23. | Cacopsylla chinensis (昆蟲) 中國梨木蝨 具有五大特性:不同時期產卵部位不同、隱蔽危害習性、耐寒性、群居性、產生分泌物的習性。因此若蟲及成蟲刺吸梨樹嫩梢、葉、及幼果的汁液,影響生育並造成受害葉片褐化、枯死、落葉等現象。若蟲分泌之蜜露被霉菌附生,在霉菌及其霉素的共同作用下,破壞表皮、葉肉細胞組織,使組織罹病,進而擴大至葉面、果實、枝條上形成斑病,引起煤病,影響光合作用,尤其果面若受煤煙污染,更直接影響果品價值。且為傳播梨衰落病菌質體之媒介昆蟲,會致使梨樹漸漸死亡。 |
24. | Cactoblastis cactorum (昆蟲) 仙人掌螟蛾 仙人掌螟蛾(Cactoblastis cactorum)會吃刺梨仙人掌(Opuntia cacti )。它被引入許多地方,用來控制世界各地的入侵仙人掌物種,並成功地運用在澳洲和一些加勒比島嶼上。然而,它從加勒比海繼續蔓延到佛羅里達州,並攻擊了一些非目標的仙人掌品種。人們擔心這將導致北美的仙人掌多樣性大規模的損失,並可能對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等仙人掌豐富的地區,造成重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影響。 |
25. | Calliphora vicina (昆蟲) 紅頭麗蠅 紅頭麗蠅(Calliphora vicina)能征服所有的生物區,從熱帶到北極。1978年被發現在凱爾蓋朗群島,自1980年氣溫不斷升高後,其族群得以穩定下來。現今,由於它的競爭,使原生無翅的蠅類受到威脅。 |
26. | Ceratitis capitata (昆蟲) 地中海果蠅 地中海果蠅(Ceratitis capitata)被認為是一個嚴重影響經濟的果蠅害蟲,會攻擊超過 300種不同的宿主,主要是溫帶和亞熱帶水果。地中海果蠅已經入侵許多國家對果園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地中海果蠅比大多數其他果蠅更能容忍寒冷的氣候。它把卵產在果皮下,通常產在已破損的果皮。由於這種繁殖習性,地中海果蠅在農業區大量滋生,留下了被破壞的水果。它經由出口或內銷含有卵的水果,傳播到新的地方。 |
27. | Chaetocnema confinis (昆蟲) 蕹菜凹脛葉蚤 此種是危害旋花科作物的新興害蟲,如蕹菜 (施 2001)及番薯(Hayashikawa et al. 2013) ,在野外取食牽牛花及馬鞍藤Ipomoea pes-caprae。 |
28. | Cinara cupressi (昆蟲) 柏蚜 柏蚜是一種身體很軟、體色褐色的蚜蟲。牠被發現可以取食許多樹種,包括下列幾個屬:Cupressus, Juniperus, Thuja, Callitris, Widdringtonia, Chamaecyparis, Austrocedrus、與混合種 Cupressocyparis. 柏蚜吸食樹枝的汁液,會造成葉子的黃化。整個危害程度從部份枝條枯萎到整棵樹的死亡。此種蚜蟲已在全球的園藝植物及經濟上造成的重要損失。 |
29. | Coccidohystrix insolita (昆蟲) 茄疣粉介殼蟲 茄科的入侵害蟲茄疣粉介殼蟲 [Coccidohystrix insolita (Green) (半翅目:粉介殼蟲科)]。根據植物保護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14年進行滅絕及監測此害蟲的工作,迄今未再發現此害蟲。 |
30. | Comstockaspis perniciosa (昆蟲) 梨齒盾介殼蟲 起源於東方區北部之梨齒盾介殼蟲是世界許多地區落葉果樹的主要害蟲,1870年左右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首次被記錄,進而迅速傳播到美國的主要水果種植區及傳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和南美洲,歐洲(從西班牙到高加索),日本,印度,南非和澳大利亞。具高繁殖潛能、寄主範圍廣泛,梨齒盾介殼蟲若蟲及雌成蟲固著於寄主植物的枝條、葉柄、葉背或果實為害。受害後植物枝條常呈深灰色而果實常造成凹陷、龜裂、在蟲體介殼周圍呈一圈紅暈,蟲體過多時則呈一大片紅色的癥狀。嚴重危害可導致植株枝幹枯萎,受害植株長勢衰弱,生長緩慢或停止,失水乾枯,影響生長勢。此外,在取食過程若排出蜜露引發煤煙病(sooty mould),干擾植物行光合作用,使生長不良、葉片掉落,並影響農產品觀瞻,降低商品價值。此外,或因取食造成植物組織傷口,往往成為病原菌侵入的途徑,引發其他病原菌的感染。 |
31. | Contarinia maculipennis (昆蟲) 石斛癭蚋 石斛癭蚋 (Contarinia maculipennis Felt)原產於東南亞,在泰國主要隨石斛蘭切花傳播至其他國家,如美國(夏威夷州、佛羅里達州) (Gagné, 1995)及日本琉球群島等地 (Tokuda, 2002) 陸續發生危害。本蟲在泰國終年發生,但由於當地午後經常具午後大雷雨的天候,使其害蟲族群不易大幅上升。此害蟲在適宜的環境下,世代重疊,以夏威夷為例,此害蟲全年可見。 |
32. | Coptotermes formosanus (昆蟲) 家白蟻 家白蟻(Coptotermes formosanus)是喜歡潮溼的地下白蟻。只要有木材(纖維素)與溼氣,它就可能出現。 |
33. | Cryptococcus fagisuga (昆蟲) 山毛櫸隱蚧 山毛櫸隱蚧(Cryptococcus fagisuga)和Neonectria子囊真菌形成美國山毛櫸和歐洲山毛櫸的山毛櫸樹皮病(BBD)的疾病複合體。在北美洲,山毛櫸樹皮病菌(Neonectria faginata)和Neonectria ditissima是造成美洲山毛櫸生病的原因,而在歐洲,Neonectria ditissima和Neonectria coccinea則會影響歐洲的山毛櫸。儘管遺傳分析表明山毛櫸樹皮病菌(Neonectria faginata)原產於歐洲,然而山毛櫸樹皮病菌(Neonectria faginata)被記錄為僅感染美洲山毛櫸,而在北美以外地區尚未被記錄。山毛櫸介殼蟲主要感染大型山毛櫸樹,以宿主的組織為食,並在樹皮上引起小裂痕。這種對樹木的最初破壞使Nonectria真菌進入樹木,殺死了宿主並最終環剝樹木,導致其死亡。BBD可使大樹消失和增加小樹,大大改變森林分組成和結構。山毛櫸堅果的產量減少和在受感染森林中損失的大樹,可能會影響以山毛櫸堅果為重要食物來源和以老樹為棲地的哺乳動物和鳥類。據估計,美國山毛櫸約有1%對BBD具有抵抗性。當前的研究集中在遺傳和傳播方法的模式上。 |
34. | Dendroctonus valens (昆蟲) 紅脂大小蠹 1980年代北美的害蟲紅脂大小蠹,可能經由原木進口貿易,傳播到中國。此後中國北部生態和經濟價值很高的松樹林開始深受其害,威脅到該國的再生林和森林保護計劃。中國林業局把紅脂大小蠹列為第二重要的國家森林害蟲。 |
35. | Dendrolimus sibiricus (昆蟲) 西伯利亞松毛蟲 西伯利亞松毛蟲(Dendrolimus sibiricus)是一種嚴重的害蟲,會是針葉樹發生落葉的症狀。在其原生地,西伯利亞松毛蟲對宿主造成的損害,影響到整個生態系以及經濟和社會。它原產於俄羅斯和中國,但已從亞洲和歐洲蔓延到其他地區。此害蟲很有可能會經由自然或人為的方式,入侵到其他有寄主植物生長的地方。此此害蟲也可能會嚴重威脅到俄羅斯歐洲地區,東歐和中歐及北美,資料顯示,其幼蟲可在大多數的歐洲針葉樹上發育,冬天氣候阻止此物種散佈到烏拉爾山脈以西。 |
36. | Diaphorina citri (昆蟲) 柑桔木虱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是一種世界上最嚴重的柑桔害蟲。它除了經由取食對植物造成直接損害以外,其有毒的唾液會使葉片捲曲,也會使嫩枝變形。此外,它會分泌大量的蜜露,導致黴菌生長,降低葉片的光合作用。然而,柑桔木虱能作為亞洲和美國的黃龍病(HLB)的載體,才使這個如此具有破壞性。HLB是韌皮部的細菌,柑桔黃龍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HLB為導致類似缺鋅萎黃,樹枝枯萎,生長發育障礙,降低果實大小和品質。受感染的樹木通常在幾年後死亡,整個果園可能遭到嚴重破壞。全球柑橘產業受到HLB嚴重威脅。感染後目前有沒有治療方法,所以控制方法的重點是減少柑桔木虱的族群。控制行動必需組合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 |
37. | Diaspis echinocacti (昆蟲) 仙人掌盾介殼蟲 仙人掌盾介殼蟲以刺吸式口器,危害植物地上部組織如葉子或莖幹(圖1),介殼近圓形的雌成蟲及介殼呈白色的雄成蟲群聚危害(圖2),屬於韌皮部取食者 (phloem feeders)之仙人掌盾介殼蟲在仙人掌科易發現(Williams & Watson, 1988)。在不同寄主植物之危害程度不同,可能與是否有天敵存在及防治管理有關。 |
38. | Dichromothrips corbetti (昆蟲) 蘭花薊馬 主要危害花、莖、葉。成蟲與幼蟲均為害開花期的花部,尤喜歡棲息於花心部或花瓣與花萼重疊處,被害花瓣產生灰白斑點。新芽或葉鞘夾層間也容易有幼蟲棲息。莖葉部被害後呈黃化枯萎現象。 |
39. | Dryocosmus kuriphilus (昆蟲) 板栗癭蜂 膜翅目癭蜂科昆蟲,雌蟲產卵於葉片新生芽苞並刺激蟲癭形成,幼蟲及蛹於蟲癭內發育成熟,成蟲於羽化離癭後交配,雌蟲尋找新的產卵位置。於台灣,一年僅1個世代(Tang et al., 2015)。板栗癭蜂於葉片形成蟲癭,導致葉片捲曲或萎縮,使可行光合作用面積減少,影響板栗果實之產量。 |
40. | Dysdera crocata (蜘蛛) 野豬蛛 野豬蛛(Dysdera crocata)已被引進聖赫勒拿島,可能已經建立族群,但其生物狀態尚不清楚,因為尚無監測研究。野豬蛛原產於地中海,已經入侵美國加州。目前還不清楚它對相同棲地的原生無脊椎動物有什麼影響。 |
41. | Dysmicoccus brevipes (昆蟲) 鳳梨嫡粉介殼蟲 寄生鳳梨基部、果實、芽體及根部上,刺吸汁液,使植株衰弱,果實發育不良,本蟲並分泌毒汁破壞鳳梨之根系組織,致葉片萎凋,稱萎凋病。雌蟲以孤雌生殖方式為主,族群繁殖速度快。蟲體能排出蜜露,螞蟻喜食,不會傷害蟲體,可將蟲體搬到安全取食之處,故能與螞蟻行共棲生活。此外,所分泌的蜜露,也會引來絕對寄生菌的寄生,產生一層黑色煤煙狀物,影響果實外觀。全年均可危害。 |
42. | Eotetranychus lewisi (昆蟲) 路易氏始葉蟎 路易氏始葉蟎寄主植物以聖誕紅為主,也會危害柑橘、木瓜、蓖麻、橄欖、苜蓿、濱棗、緣葉大戟。 |
43. | Erionota torus (昆蟲) 香蕉弄蝶 香蕉弄蝶於1986年初於高屏地區發現,目前已經散布至全台種植芭蕉屬的香蕉或芭蕉種植區,本害蟲危害高峰為10-11月,由幼蟲將蕉葉捲曲後取食危害。香蕉弄蝶曾發現有本土之寄生蜂菲島躍小蜂(Elasmus philippinensis)寄生,亦曾於夏威夷引入香蕉挵蝶戎繭蜂(Cotesia erionotae),並成功立足於台灣。 |
44. | Gonipterus scutellatus (昆蟲) 桉象 桉象(Gonipterus scutellatus)原產於澳洲,以桉樹Eucalyptus為食,桉象(Gonipterus scutellatus)被認為是造成全世界桉樹 Eucalyptus spp. 落葉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在幼蟲期和成蟲期都會對桉樹造成傷害,特別是對嫩葉,桉象會造成桉樹反覆的落葉,最終可能會導致樹木死亡。然而,許多國家已經能將會產生寄生蟲卵的寄生蜂( Anaphes nitens)成功運用在桉象的生物防治物。 |
45. | Harmonia axyridis (昆蟲) 異色瓢蟲 異色瓢蟲(Harmonia axyridis)原產於亞洲,已在世界各地被廣泛用來作為各種蚜蟲的生物控劑。雖然它是一種受歡迎的控制劑,但也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它建立族群之後,會減少本土瓢蟲科的多樣性。冬季時異色瓢蟲會尋找掩蔽物,常會佔用房屋和其他建築物的牆壁和絕緣設施,很快地就會成為人類的麻煩問題。令人驚訝的是,異色瓢蟲也是一種水果害蟲,特別是在美國中西部的葡萄園。 |
46. |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昆蟲) 松櫛圓盾介殼蟲 松櫛圓盾介殼蟲(Hemiberlesia pitysophila)是松樹林的一種破壞性的害蟲,特別是當被引入到缺乏天敵的環境時。 |
47. | Heteropsylla cubana (昆蟲) 銀合歡木蝨 原生於中、南美洲的木蝨物種,隨著園藝植物的貿易,散布至世界多個國家。若蟲及成蟲取食嫩葉所分泌的大量蜜露會造成葉片上煤煙病,嫩葉黑化死亡,會導致葉片生長不佳及苗木衰弱。 |
48. | Homalodisca vitripennis (昆蟲) 草翅葉蟬 草翅葉蟬(Homalodisca vitripennis)(GWSS)的入侵對葡萄產業是一大威脅,因為牠是皮爾斯病的病媒昆蟲,皮爾斯病是由葉緣焦枯菌(Xylella fastidiosa)所引起的。草翅葉蟬吸食植物的木質部但不會造成物理上的損害。他們在寄主植物的葉片皮下組織下面產卵,很不顯目,此優點使他們能夠經由苗圃貿易,以驚人的速度擴散到新的地方。 |
49. | Hoplochelus marginalis (昆蟲) 馬達加斯加鰓金龜 馬達加斯加鰓金龜(Hoplochelus marginalis)於1970被引入留尼汪島, 短短幾年內,它已經入侵到整個島嶼,直到海拔1000公尺以上,大量破壞甘蔗園和原生植物。 |
50. | Hylastes ater (昆蟲) 歐洲根小蠹 許多地區都把歐洲根小蠹(Hylastes ater)視為一種害蟲,由於它會損害樹木,特別是松樹。雖然這個物種原產於歐洲,最近才被歐洲宣布為害蟲。此外,此物種被引進其他國家,通常是偶然的因素,由於它會損害輻射松,經濟影響和生態系統,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歐洲根小蠹是一個傳播很廣的物種,如果沒有正確監測和管理,可能會繼續造成問題。 |
51. | Hyphantria cunea (昆蟲) 美國白蛾 入侵的有害昆蟲、植物和真菌,往往會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重大的干擾,嚴重影響社會和經濟。美國白蛾會嚴重威脅農業和經濟,因為它是多食性昆蟲,使種類繁多的植物面臨潛在的風險。美國白蛾蟲害,會發生在自然森林,也會發生在人造林。 |
52. | Hypogastura purpurescens (蜘蛛) 蔬菜跳蟲 在亞南極各個島嶼之間,外來跳蟲的組成有很大的差別。赫德島沒有跳蟲,各島嶼的跳蟲數量依序是南喬治亞,麥格理,凱爾蓋朗,克羅澤和馬里昂。這些跳蟲中有幾種是很普遍的入侵物種,特別是那些Hypogastura屬的物種。一般認為,蔬菜跳蟲(Hypogastura purpurescens)非常具有入侵性,南喬治亞島有些原生物種,已經被它取代。 |
53. | Hypogastura viatica (蜘蛛) 紫跳蟲 紫跳蟲(Hypogastura viatica)和蔬菜跳蟲(Hypogastura purpurescens)都是國際性的入侵物種,並已入侵到亞南極的許多島嶼,取代了一些當地的物種。紫跳蟲(Hypogastura viatica)已被引進到南極半島和一些亞南極島嶼。它在南喬治亞已經成為優勢物種,一些重要的棲息地應執行嚴格的檢疫措施,以避免進一步引進外來無脊椎動物。 |
54. | Hypothenemus hampei (昆蟲) 咖啡果小蠹 咖啡果小蠹為咖啡產業最具威脅性的害蟲,幾乎全世界的咖啡產區皆有危害,會在咖啡漿果鑽孔並在種子內建孔道,使咖啡豆完全失去價值。 |
55. | Icerya purchasi (昆蟲) 吹綿介殼蟲 吹綿介殼蟲(Icerya purchasi)是造成厄瓜多爾加拉帕戈斯群島原生植物族群量下降的原因。 |
56. | Icerya purchasi purchasi (昆蟲) 吹綿介殼蟲 初齡若蟲行動活潑,尋覓適當的植株部位為害,多於葉背的主脈處吸食葉液,至2、3齡時固定於枝幹上為害,直至成熟,少有留於葉部的。2 齡雄若蟲老熟後,常結繭化蛹於枝幹裂縫或雜草土礫間。成、若蟲除直接吸食樹液為害外,又分泌蜜露,誘集螞蟻及發生煤病,有礙光合作用,影響植株生長。
大量若蟲及雌蟲吸食為害,使被害枝葉枯黃,葉片果實脫落,樹勢衰弱,嚴重者整株枯死。 |
57. | Ips typographus (昆蟲) 雲杉八齒小蠹 雲杉八齒小蠹(Ips typographus)在歐洲和亞洲造成了許多問題。它是一種害蟲,主要攻擊已經受傷的雲杉樹,但也會攻擊健康的樹木。這種害蟲已經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並且改變了生態系統。亞洲和歐洲的族群已經增加,隨著氣候溫度的變化,有可能進一步擴展。人們已經知道控制這種害蟲重要性,可能已經有控制和預防方法。 |
58. | Jadera haematoloma (昆蟲) 紅肩美姬緣蝽 此物種原生於北美洲及南美洲,於2012年於台灣首次紀錄,取食無患子科的台灣欒樹及倒地鈴,適應力強,擴散速度快,與台灣兩種紅姬緣椿象可能有競爭關係。 |
59. | Kerria lacca lacca (昆蟲) 紫膠介殼蟲 紫膠介殼蟲分泌的蟲膠(Shellac)為早期漆膠工業的原料,日本人於1940年自泰國引進臺灣飼育。化學合成漆膠發明後,蟲膠即失去經濟利用價值,以致膠蟲被任意棄置田間,成為國內多種果樹、行道樹、觀賞花木等植物之重要害蟲。 |
60. | Lasius neglectus (昆蟲) 亞洲超級螞蟻 亞洲超級螞蟻(Lasius neglectus)最近才到達歐洲。它的一些族群已經達到害蟲的地位,但在其他地方,螞蟻仍處在局部狀態,也許還在停滯階段,尚無入侵物種的主要特點。其負面影響是大量的螞蟻撫育樹上的蚜蟲,以及佔領家屋和花園的電氣導管。 |
61. | Lema (Qausilema) solani (昆蟲) 藍帶細頸金花蟲 藍帶細頸金花蟲在美國危害馬鈴薯 Solanum tuberosum L.及龍葵 S. nigrum L. (White 1993) ;在台灣則是取食光果龍葵 S. americanum Mill. (李及鄭 2007) 。 |
62. | Lema trivittata (昆蟲) 三條細頸金花蟲 此種金花蟲也會危害枸杞 Lycium chinense (王 2019) ,可用白僵菌、蘇力菌來防治幼蟲,惟使用的菌種需注意;此外,也可用苦楝油來防治金花蟲。 |
63. | Leptocybe invasa (昆蟲) 桉樹枝癭釉小蜂 膜翅目釉小蜂科昆蟲,澳洲被視為其原生地(Mendel et al., 2004),主要於桃金孃科桉屬植物(或稱尤加利樹)產癭造成傷害。雌蟲於桉樹稚嫩組織產卵並刺激蟲癭形成,幼蟲及蛹於蟲癭發育成熟,成蟲於羽化離癭後交配,雌蟲尋找新的產卵位置。於台灣,一年至少有6個世代(董等人,2014)。 |
64. | Linepithema humile (昆蟲) 阿根廷蟻 阿根廷蟻(Linepithema humile)已經侵入亞熱帶、溫帶,在全球六個大洲上建立族群。各地入侵的族群,呈現不同的遺傳與社會階級組成,使它具有高度入侵性。(由於蟻群中工蟻之間的合作增加)。造成快速成長、高度密集的蟻群,對本土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的壓力。舉例來說,阿根廷蟻(Linepithema humile)對各種特有夏威夷節肢動物的生存是最大的威脅,而且替換掉全球原生的螞蟻(有些種類可能是重要的種子傳播者或植物授粉者),結果造成螞蟻生物多樣性的減少,與本土生態系統的崩潰。 |
65. | Liriomyza huidobrensis (昆蟲) 南美班潛蠅 南美斑潛蠅於1999年首次被發現在臺灣地區造成為害,應為檢疫不力或植物走私而進入台灣,但真正的引進方式不明,目前已是廣泛分布且優勢的主要害蟲種類之一。 |
66. | Liriomyza sativae (昆蟲) 蔬菜斑潛蠅 蔬菜斑潛蠅主要危害葉片。危害嚴重時葉片上佈滿幼蟲蜿延曲折的食痕,葉片初為灰白色繼之轉為黃褐色,影響外觀及植株生長。 |
67. | Liriomyza trifolii (昆蟲) 非洲菊斑潛蠅 原生於北美洲,美國佛羅里達州,被無心地引進台灣,對蔬菜農業造成危害。 |
68. |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昆蟲) 水稻水象鼻蟲 水稻水象鼻蟲成蟲危害水稻葉片,造成寬0.1cm,長0.5cm至數公分細長白色碎斑點之食痕,影響光合作用。 |
69. | Litchiomyia chinensis (昆蟲) 荔枝癭蚋 荔枝癭蚋只危害荔枝之新梢嫩葉,主要的危害時期在幼蟲期,幼蟲孵化後隨即鑽入葉肉內,在葉肉中發育成長,致該處葉片組織局部增生,形成葉片上、下兩面隆起的小瘤狀蟲癭,最後常形成小孔洞, 進而影響葉片正常的光合作用,也易造成炭疽病等病原菌的感染。 |
70. | Lymantria dispar (昆蟲) 舞毒蛾 舞毒蛾是北半球各地的耐蔭樹種、果樹及園藝樹種之最具破壞性害蟲之一。也是闊葉林之主要害蟲。其幼蟲會造成嚴重的葉量損失,導致生長遲緩甚至樹木死亡。所導致之落葉及樹木死亡、排泄物覆蓋危害地區及其所吐的絲會破壞當地的美感。曾經一度美麗的景色,因而被點狀分佈的枯木所破壞。 而且,毒蛾幼蟲及其卵塊上的毛會引起有些人的過敏。 |
71. | Maconellicoccus hirsutus (昆蟲) 桑粉介殼蟲 桑粉介殼蟲(Maconellicoccus hirsutus)是一種多食性害蟲,存在於多種觀賞和農業植物物種中。原產於熱帶和亞熱帶的亞洲和非洲。桑粉介殼蟲(Maconellicoccus hirsutus)會形成被白色蠟狀彈性卵形膜材料覆蓋的群落。桑粉介殼蟲的啃食會導致植物變形並降低美觀度,這可能會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每年潛在的總體控制成本和對美國經濟的破壞,估計約為7億美元,全球估計約為50億美元。雖然化學和物理控制方法通常無效,但是對桑粉介殼蟲(Maconellicoccus hirsutus)的有效生物防治方法,已在許多國家/地區實現。 |
72. | Monomorium destructor (昆蟲) 破壞單家蟻 破壞單家蟻(Monomorium destructor)(新加坡螞蟻)被描述為一個流浪型螞蟻,它經由人類的商業和貿易活動,傳播到世界各地。已知破壞單家蟻會啃食纖維和橡膠製品,剝除電纜和電話線的橡膠絕緣層,也會破壞聚乙烯電纜,對城市環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
73. | Monomorium floricola (昆蟲) 花居單家蟻 主要的喬木花蟻,花居單家蟻(Monororium floricola)是世界上分佈最廣泛的流浪型螞蟻之一。花居單家蟻(Monororium floricola)的多數出現記錄是在緯度30度以上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溫暖的建築物或溫室內,有緯度高於35度的族群。花居單家蟻(Monororium floricola)被認為是昆蟲卵的重要樹棲捕食者。在關島,它被認為是攻擊本土蝴蝶卵的三種最重要的螞蟻物種之一,導致其種群減少。 |
74. | Monomorium pharaonis (昆蟲) 小黃單家蟻 小黃單家蟻(Monomorium pharaonis),俗稱法老蟻,原產於非洲,並已成功入侵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它集中在熱帶地區,但也常見於溫帶地區中合適的人類基礎設施內,特別是儲存食物的建築物內。由於小黃單家蟻能作為某些細菌人類病原體的載體,它在醫院內很讓人擔心,因為它可能會增加感染率。 |
75. | Myrmica rubra (昆蟲) 小紅蟻 小紅蟻(Myrmica rubra)俗稱歐洲火蟻,此螞蟻是一種侵略性的物種,已經從其原生地歐亞大陸,被引進北美洲東部,它似乎能夠達到相當大的密度。它有一個令人疼痛針刺,也會影響本地螞蟻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和爬行動物。 |
76. | Neoseiulus californicus (昆蟲) 加州小新綏蟎 加州小新綏蟎為全世界最為廣泛使用的捕食性蟎類商品之一,生活使屬於 Type II 類型,為著名葉蟎捕食者,且特別能防除吐絲結網的葉蟎屬物種。與 Phytoseiulus persimilis 、 Neoseiulus fallacis 同時引入進行實驗,而後於實驗室與田間均有大量釋放,然多年後均無發現立足。因飼養上有其困難性,故實驗室內已棄養。 |
77. | Nylanderia (=Paratrechina) pubens (昆蟲) 加勒比狂螞蟻 加勒比狂螞蟻,或稱瘋狂的螞蟻,是一種侵入性害蟲,已大量侵襲住宅和企業單位。被認為原產於南美或加勒比海部分地區,加勒比狂螞蟻(Nylanderia pubens)建立的族群爆炸問題非常嚴重。已知會積聚在電氣設備中,導致短路,開關機構堵塞並導致設備故障。由於此螞蟻是大量啃食植物的半翅目昆蟲,所以有報導稱它為農業害蟲。 |
78. | Ochlerotatus japonicus japonicus (昆蟲) 日本伊蚊 日本伊蚊(Ochlerotatus japonicus japonicus)原產於日本,韓國和中國東部地區。它有可能成為一個地方性動物病或流行病的傳播媒介,至少可傳播三種腦炎,也可以作為西尼羅河病毒的傳播媒介。它會在自然岩池和人工容器中繁殖,一般認為已經被引入到美國,常出現在廢棄的汽車輪胎中。它正在迅速擴大其分佈範圍,現在已有至少32個州,包括夏威夷和加拿大的兩個省有其蹤跡。 |
79. | Oopterus soledadinus (昆蟲) 步行蟲 步行蟲(Oopterus soledadinus)生活在南半球的寒溫帶地區。被引入到南喬治亞島和凱爾蓋朗群島,這個廣食性捕食者,在這些島嶼上不斷擴張,嚴重威脅到原生的節肢動物。 |
80. | Ophraella communa (昆蟲) 豬草條紋螢金花蟲 原生於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1996年10月首次在台灣台中港有發現紀錄。目前在台灣平地皆常見。金門亦有調查記錄。 |
81. | Oracella acuta (昆蟲) 濕地松粉蚧 濕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等粉蚧類生物,一般都是小型、隱秘性生物,會對農業和觀賞性植物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問題。它們常會入侵到新的地區,其族群發展迅速,每年能繁殖一代以上。 |
82. | Orthezia insignis (昆蟲) 旌介殼蟲 旌介殼蟲(Orthezia insignis)會吃寄主植物的韌皮部,其排泄的營養物質會促進煤煙病菌生長。在南大西洋聖赫勒拿,使用捕食性瓢蟲Hyperaspis pantherina來進行生物控制,已被證明可成功地控制此介殼蟲。 |
83. | Orthotomicus erosus (昆蟲) 松瘤小蠹 松瘤小蠹(Orthotomicus erosus)是小蠹科甲蟲。它被引入世界各地,往往是由於裝運紡織品等產品,使用的木質包裝材料。松瘤小蠹是真菌病原的載體,已知會攜帶樟子松枯梢病菌,導致許多松樹大量死亡,。 |
84. | Oryctes rhinoceros (昆蟲) 椰子犀角金龜 椰子犀角金龜(Oryctes rhinoceros)是一種最嚴重的椰子樹害蟲。無論在它已經建立族群的熱帶地區,或是對原生的棕櫚樹和原生的露兜樹,椰子犀角金龜(Oryctes rhinoceros)都有蟲害的紀錄。 |
85. | Pachycondyla chinensis (昆蟲) 華夏短針蟻 華夏短針蟻(Pachycondyla chinensis)通常被稱為亞洲針狀螞蟻,原產於東亞,大約在1930年代從日本傳入美國。棲息地包括人為棲地、農業棲地和成熟森林。由於其有有毒的刺,它被認為是潛在的公共健康威脅。研究結果表示,原生螞蟻的多樣性和豐富度與華夏短針蟻(Pachycondyla chinensis)的存在和豐富度呈負相關。在北美東部的溫帶落葉林中,華夏短針蟻(Pachycondyla chinensis)會影響依靠螞蟻傳播種子互利共生的植物,並有可能減少幫助植物傳播的螞蟻的豐度。 |
86. | Panonychus ulmi (昆蟲) 歐洲葉蟎 歐洲葉蟎危害初期呈現灰黃色斑點,逐漸變成青銅色斑紋。當高密度危害時候,可使葉片褐化並提早落葉,如在夏季中期危害可導致次年新芽無法正常生發,嚴重者可完全停止發芽。若在夏末被害則可使果實停止生長,影響產量。 |
87. | Paracoccus marginatus (昆蟲) 木瓜秀粉介殼蟲 木瓜秀粉介殼蟲之發育、繁殖最適宜溫度為24-28℃,故春秋季節發生數量大、加上寄主植物若正值開花及結幼果時期,使其為害更形嚴重。台灣中南部之氣候溫暖潮溼,推測此蟲在無防治情形下,應可終年發生。此外,由於包覆於白色棉絮狀中之卵囊可保護此害蟲存活率,往往使防治之功效打折扣。
木瓜秀粉介殼蟲雌成蟲及其若蟲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地上部之植物組織 (如葉片、莖幹、花蕾或果蒂等),若蟲及雌成蟲具爬行能力。
植株若遭大量害蟲危害,會導致葉片黃化或畸形、落葉及果實畸形,影響果實外部的美觀及商品價值外,亦同時分泌蜜露引發煤煙病,影響植株光合作用。 |
88. | Paraleyrodes bondari (昆蟲) 龐達粉蝨 此蟲何時入侵台灣,尚待追蹤。本蟲為害方式類似螺旋粉蝨,成蟲、若蟲刺吸葉液,造成葉片萎凋,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病。 |
89. | Paratachardina pseudolobata (昆蟲) 分裂紫膠蟲 分裂紫膠蟲(Paratachardina pseudolobata)是一種微小的昆蟲,只有2 mm長。它已經入侵到佛羅里達,自1999年以來,其為害植物的種類超過 300種。分裂紫膠蟲會形成非常密集的侵襲,可在很短的時間內使植物樹枝枯死,情況嚴重時下,灌木和小喬木也會死亡。很難加以控制,因為在其自然棲息地,它沒有天敵,也沒有殺蟲劑可用。 |
90. | Paratrechina longicornis (昆蟲) 長角黃山蟻 長角黃山蟻(Paratrechina longicornis)是一種流浪的螞蟻,顧名思義,它會經由商業活動和其他人類的設施,廣泛地擴散開來。它很容易識別,可以觀察它的快速和不規則的運動加以識別。長角黃山蟻(Paratrechina longicornis)對各種環境的適應力很強,會是一個主要害蟲。它會大量出現在家裡或室外,有可能會取代其他螞蟻和其他可能的無脊椎動物。長角黃山蟻(Paratrechina longicornis)會長距離遠離巢外覓食,很難找到它的巢,因此難以控制。 |
91. | Paropsis atomaria (昆蟲) 桉樹金花蟲 桉樹金花蟲是在台灣可取食桃金孃科多種桉樹屬Eucalyptus的種類,只有成蟲能以飛翔來擴散,尋找有桉樹屬Eucalyptus的地方,可能隨幼苗進入台灣。 |
92. | Pheidole megacephala (昆蟲) 熱帶大頭家蟻 此種螞蟻為最具侵害性的種類之一。已知原產於非洲南部,現在已經遍佈全球溫帶、熱帶地區。它會取代原生的無脊椎動物,而且會吃種子與草食昆蟲,是一個農業害蟲,減少農作物生產力的,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熱帶大頭家蟻(Pheidole megacephala)也會吃灌溉水、電話纜線及電線。 |
93. | Phenacoccus madeirensis (昆蟲) 美地綿粉介殼蟲 起源於新熱帶地區的美地綿粉介殼蟲(Phenacoccus madeirensis),屬於半翅目(Hemiptera) 胸喙亞目 (Sternorrhyncha)介殼蟲總科(Coccoidea)粉介殼蟲科(Pseudococcidae),是一種高度侵入性的害蟲物種,正在全球傳播和入侵新的地區。目前此害蟲在國外已記錄寄主植物已超過51科130屬植物,被認為是許多植物(如蘋果、鳳梨、柑橘類水果、火龍果、葡萄、芒果、百香果和紅毛丹等水果; 木薯和馬鈴薯等糧食作物; 如胡椒,番茄和茄子等蔬菜; 如棉花之纖維植物; 如芙桑、羅勒和梔子花等觀賞植物)之經濟害蟲。其危害的方式除了以刺吸式口器直接吸食植株之葉片、葉鞘、莖,甚至根部汁液外,蟲體排出的蜜露更引發煤煙病,影響植物行光合作用及觀瞻,降低商品價值。在美國西南部,此害蟲從1990年代迄今已成為溫室觀賞作物主要害蟲之一。由於國際間貿易往來之頻繁,美地粉介殼蟲已全世界廣泛分佈,如鄰近的日本亦在2002年發現此害蟲。再加上此害蟲危害寄主植物隱密的頂芽、鱗皮部或較接近地表之莖葉部之生態特性,故農民可能無法及時加以防治而錯失適當的防治時機,待植株病徵出現時,往往害蟲族群數量已大增,故對觀賞花木可能具危害潛力。 |
94. | Phenacoccus parvus (昆蟲) 櫻丹綿粉介殼蟲 源自於墨西哥及中美洲的櫻丹綿粉介殼蟲屬於半翅目(Hemiptera) 胸喙亞目 (Sternorrhyncha)介殼蟲總科(Coccoidea)粉介殼蟲科(Pseudococcidae)。其危害的方式除了以刺吸式口器直接吸食植株之葉片、葉鞘、莖,甚至根部汁液,使植株發育不良、枯萎,甚至在嚴重危害下,有些植株之幼苗的死亡率更達100%。此外,蟲體排出的蜜露更引發煤煙病,影響植物行光合作用及觀瞻,降低商品價值。 |
95. | Phenacoccus solani (昆蟲) 石蒜綿粉介殼蟲 石蒜綿粉介殼蟲具高繁殖潛能、寄主範圍廣泛,雌成蟲交尾後或行孤雌生殖時,多產卵於植株果蒂附近、芽腋間和枝叉裂縫等部位,雌成蟲及若蟲群聚危害寄主植物莖幹、葉片及果實。對茄科及球根花卉之危害,有時可造成嚴重的危害。 |
96. | Phenacoccus solenopsis (昆蟲) 茄綿粉介殼蟲 茄綿粉介殼蟲(Phenacoccus solenopsis)原產於北美,現在普遍分布於全世界。具有快速繁殖的能力,但除非有風,動物或機械通過作物的幫助,否則分散效率低。隨著活植物材料國際貿易的增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傳播到其他區域。該物種是多食性,其寄主植物多達64科的200多個屬的寄主植物。此害蟲已成為非洲熱帶,澳大利亞,新北極,新熱帶和東方地區的入侵性害蟲,造成直接的經濟和生態破壞,嚴重的侵擾降低了植物的活力並導致植物死亡。 |
97. | Philornis downsi (昆蟲) 家蠅 家蠅(Philornis downsi)成蟲吃水果,但幼蟲是半吸血性的(吃鳥類的血液和組織液)。1997年,家蠅幼蟲第一次被發現在Santa Cruz 島上的雀鳥巢,追溯調查結果顯示,此昆蟲早在1964年就出現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從那時起,這種寄生蟲已經擴散到加拉帕戈斯群島13個主要島嶼中的12個島嶼,64-100%的達爾文雀的巢有它的幼蟲。幼蟲吸血造成的幼鳥死亡率高達 76%。對於這樣高的影響,它被歸類為最高風險等級的引入昆蟲和疾病或寄生蟲。 |
98. | Phyllotreta chotanica (昆蟲) 藍菜葉蚤 此種是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新興害蟲,與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 1803) [黃條葉蚤]共同出現在十字花科作物,並沒有競爭排除的現象。在野外,也會取食白花菜科的白花菜及平伏莖白花菜 (Lee et al. 2011). |
99. | Pieris rapae crucivora (昆蟲) 白粉蝶 1960年代在台灣數量激增,取代緣點白粉蝶,成為台灣地區十字花科蔬菜最主要的害蟲,分布在台灣全島,可能因為1960年代蔬菜栽培方式改變,有利白粉蝶之大量繁殖所致。 |
100. | Polistes chinensis antennalis (昆蟲) 中華長腳馬蜂 中華長腳馬蜂(Polistes chinensis antennalis)原產於日本和中國地區,目前已經是廣泛地散佈在紐西蘭的引進物種。有關其對原生動物的影響的研究很少,但因為它會獵食昆蟲,可能會威脅到本地的無脊椎動物。它也可能會和本地的無脊椎動物動物競爭花蜜資源。 |
101. | Porcellio scaber (昆蟲) 糙瓷鼠婦 糙瓷鼠婦(Porcellio scaber)是陸生的甲殼類動物,2001年4月首次記錄在亞南極的馬里恩島。2001年9月和2002年4月的調查共取得了多達 391個標本包括懷孕的雌蟲。有人擔心,糙瓷鼠婦可能會影響引入區的原生無脊椎動物。例如,戈夫島特有的原生等腳類已經很少出現在低地,但是陸生的等腳類鼠婦蟲數量卻很多,然而在高地地區鼠婦蟲的數量很少。糙瓷鼠婦也可能會和馬里恩島原生的腐食性動物競爭,例如馬里恩無翅蛾和蚯蚓。 |
102. | Procontarinia mangicola (昆蟲) 檬果癭蚋 雙翅目癭蚋科昆蟲,幼蟲孵化後於檬果葉片引發水泡狀蟲癭,幼蟲發育成熟時離開蟲癭,進入入土並化蛹及羽化,雌蟲交配後尋找稚嫩葉片產卵。於台灣一年可達10-16世代。 |
103. | Procontarinia robusta (昆蟲) 檬果壯鋏普癭蚋 雙翅目癭蚋科昆蟲,幼蟲孵化後於葉片引發黑色錐形蟲癭,幼蟲與蛹於蟲癭內發育,羽化時成蟲離癭,雌蟲交配後尋找稚嫩檬果葉片產卵。於台灣,約2個月可完成一世代,一年約5-7世代。 |
104. | Pyrops candelaria (昆蟲) 龍眼雞 本種原生於金門、中國南方及中南半島,台灣本島原無分布,對金門來說為原生種,但對台灣本島來說是外來種。許多寄主植物為重要經濟果樹,若蟲及成蟲皆吸食樹幹及枝條汁液維生,族群密度高會造成樹勢衰落及枝條枯乾,造成果實品質低劣甚至落果。 |
105. | 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昆蟲) 刺桐釉小蜂 刺桐釉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造成珊瑚樹(刺桐屬植物)的葉片和嫩枝不正常的生長,是是這新崛起的入侵種存在的警示。刺桐釉小蜂體長只有 1.5 mm,很容易經由受感染的刺桐樹葉傳播。 |
106. | Radumeris tasmaniensis (昆蟲) 黃花土蜂 黃花土蜂(Radumeris tasmaniensis)原產於澳洲和巴布亞新幾內亞。這是一種單獨寄生在金龜甲科昆蟲體外的土蜂。它會把卵產在被麻痺的宿主幼蟲上。自1999年以來此物種已被確認已經零星地出現在紐西蘭馬努考港灣以北的地區,目前人們正在擔心該如何保護本土的甲蟲。 |
107. | 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 (昆蟲) 亞洲棕櫚象鼻蟲 在台灣於1997年被發現,隨後陸續在多處被發現,其危害台灣的棕櫚科及禾本科植物,發生高峰期約在5-8月,以潮溼及密植地區特別容易發生,發生消長隨著季節及寄主植物而異。 |
108. | Rhipiphorothrips cruentatus (昆蟲) 腹鉤薊馬 腹鈎薊馬為害中、老葉為主,嚴重時尚可為害果實。為害葉片時,由葉背靠近葉柄部份開始發生,初齡若蟲聚集一處為害,被害處呈銹色或深暗色斑,葉色變黃,嚴重時可致脫落,其排泄物沾在葉面上,易引來雜菌寄生,污染葉面,阻礙光合作用。為害果實時,同樣使果面產生銹色或深暗色斑,嚴重影響果實外觀品質。 |
109. | Sagra femorata (昆蟲) 琉璃粗腿金花蟲 由於琉璃粗腿金花蟲長相奇特且艷麗,是寵物店販售的種類之一,一些人在野外發現後可能覺得新奇而帶回家觀察,之後在住家附近野放,有可能造成人為傳播的機會 |
110. | Scyphophorus acupunctatus (昆蟲) 劍麻象鼻蟲 劍麻象鼻蟲Scyphophorus acupunctatus正在成為世界各地的姬松科和龍血樹科樹種的主要害蟲。它原產於墨西哥,使那裡的龍舌蘭作物的種群數量減少,特別是龍舌蘭酒和黃條龍舌蘭酒行業中使用的物種作物。觀賞植物的進口促進了劍麻象鼻蟲(Scyphophorus acupunctatus)在世界許多地區建立族群,特別是在中美劍麻象鼻蟲(Scyphophorus acupunctatus)洲、加勒比海地區、非洲、亞洲和南美。由於其幼蟲會在宿主植物上鑽孔而引起腐爛,這隨後造成微生物進入宿主,有時甚至導致死亡。由於通常在宿主植物內部發現該物種,因此已證明典型的殺蟲劑無效。但是對該物種的研究表示,把成蟲從宿主身上誘引到採集點,可能是一種潛在的管理工具,。 |
111. | Sirex noctilio (昆蟲) 雲杉藍樹蜂 雲杉藍樹蜂(Sirex noctilio)是一種高風險的入侵物種,原產於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已經被證明對許多松樹造林地具有毀滅性,死亡率高達 80%。它能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國際、國家和州政府機構都對它進行了許多研究,並繼續專注於找出控制和遏制方法。 |
112. | Solenopsis geminata (昆蟲) 熱帶火家蟻 熱帶火家蟻(Solenopsis geminata)經由人類商業活動,幾乎已蔓延到世界各地。它通常是侵入開放的地區,但可以很容易地拓殖到人工設施和農業系統,如氣候炎熱的咖啡林和甘蔗林。已知其最大的威脅是令人痛苦叮刺,以及因尋找昆蟲蜜露造成經濟作物的損失。已知熱帶火家蟻會使原生蝴蝶族群卵和幼蟲減少。它有可能取代本地螞蟻族群,但它也很容易受到來自一些其他種類的螞蟻的競爭壓力影響。 |
113. | Solenopsis invicta (昆蟲) 入侵紅火蟻 牠們是一群廣食性的掠食者,發生時常常以具大的數量出現,且能掌控大部份的食物資源。牠們的繁殖及擴展的速率非常快;一旦巢穴被干擾,牠們能很快的移居以確保整個群體的存活。牠們能善用螫針而讓獵物癱瘓或驅趕與其競爭的大型脊椎動物。 |
114. | Solenopsis papuana (昆蟲) 巴布亞火蟻 巴布亞火蟻(Solenopsis papuana)是太平洋區域原生的螞蟻,與其他更多的外來入侵螞蟻,大量生活在一起,但它不是主要的害蟲。它已被引入到夏威夷,並已能侵入完整的森林地。 |
115. | Solenopsis richteri (昆蟲) 黑火蟻 黑火蟻(Solenopsis richteri),俗稱進口黑火蟻,原產於南美洲。它會建立大型土堆,可以達到 46 cm的高度。黑火蟻會損害農作物,阻礙休閒活動,破壞道路的瀝青。對黑火蟻毒液過敏的人,如果被叮咬,將是非常危險。消滅黑火蟻並不是一個選項。它可以被控制,但這是一個必須持續進行的程序。 |
116. | Tapinoma melanocephalum (昆蟲) 黑頭慌琉璃蟻 黑頭慌琉璃蟻(Tapinoma melanocephalum)是一種流浪型螞蟻,透過人類活動的協助,已經遍布全球。對棲息地有很高的彈性選擇,使得它能在棲地經過一些形式的干擾後,在更強勢的螞蟻立足之前,建立它的族群。它很容易在戶外或室內築巢。黑頭慌琉璃蟻是個家屋害蟲,也會干擾溫室環境,更會在醫院內運輸病原微生物。 |
117. | Technomyrmex albipes (昆蟲) 白足扁琉璃蟻 原產於印度太平洋地區,白足扁琉璃蟻(Technomyrmex albipes)俗稱白腳螞蟻,已蔓延到澳洲,非洲,北美,加勒比海和亞洲。白足狡臭蟻常常被發現藏在鮮花等進口植物。它喜歡侵入房屋內,在牆壁空隙築巢,很讓屋主困擾。白足扁琉璃蟻這種不尋常的群體結構,使他們能夠迅速繁殖,尤其是在氣候溫暖時,有些地方會出現數百萬的個體。當白足扁琉璃蟻族群量大時,很難加以控制,因為化學毒餌不會在工蟻之間轉移。 |
118. | Tessaratoma papillosa (昆蟲) 荔枝椿象 1999年非故意地被引入台灣,寄主植物包括荔枝、龍眼、欒樹、無患子科、柑橘等18科28種以上。荔枝及龍眼為主要寄主,次要寄主如欒樹、柑橘、李、梨、橄欖及香蕉等。 |
119. | Tetranychus evansi (昆蟲) 伊凡氏葉蟎 伊凡氏葉蟎嚴重危害時,被害葉片顏色變白,尤其沿中肋之部位,嚴重時被害之葉片枯萎並提早落葉,最後導致植株凋萎,導致被害株之葉片或植株生育不良。 |
120. | Tetranychus urticae (昆蟲) 二點葉蟎 二點葉蟎通常棲息於葉背,當密度高時部分會移至葉面,且能見到大量絲網,偶有發生於花或果實,一般多沿葉脈或凹陷處產卵及吸食為害,被害部位初期呈白色斑點,密度高時葉片全面被害成黃化或褐化狀,枯萎而致提早落葉,影響植株生長勢。 |
121. | Tetropium fuscum (昆蟲) 暗褐斷眼天牛 暗褐斷眼天牛(Tetropium fuscum)是一種入侵風險很高的物種,原產於歐洲和亞洲,已被引入到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嚴重破壞那裡的紅雲杉林。由加拿大食物檢驗局(CFIA)進行的移除的工作,被認為是無效的。目前已經進行檢疫和預防性措施,也研究出其他控制方法。 |
122. | Thrips palmi (昆蟲) 南黃薊馬 南黃薊馬的寄主植物從葉片、莖、花、果實等部位都會受到若蟲及成蟲的為害,受害部位初期呈銀白色斑點或條斑,嚴重者呈褐色,果實則呈褐色疤痕,或造成果品畸形,嚴重影響商品價值及產量。 |
123. | Thrips simplex (昆蟲) 唐菖蒲薊馬 唐菖蒲薊馬的寄主植物雖包括多種球根花卉,但以在唐菖蒲上最嚴重,每於栽種唐菖蒲時大量發生,植株生長期間,卵產於葉片內,幼蟲與成蟲均為害花、葉,造成花瓣與葉片銀白斑。 |
124. | Tomicus piniperda (昆蟲) 縱坑切梢小蠹 非原生森林昆蟲在國際間傳播,對全球森林的永續,是一種威脅。縱坑切梢種(鞘翅目小蠹科)是歐亞大陸,歐洲和地中海重要的松林害蟲。縱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據報告是歐洲破壞性第二大的食芽昆蟲。針葉樹不像落葉喬木可以在落葉後很快地長出新葉取代。因此,縱坑切梢小蠹會永久性地破壞新芽,嚴重阻礙新葉生長。 |
125. | Toumeyella parvicornis (昆蟲) 蠟蚧 2005年首次在凱科斯中部,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上,發現原產於美國東部和南卡達的蠟蚧(Toumeyella parvicornis),該病侵襲了特有的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var bahamensis)。這種介殼蟲的侵擾導致樹木的活力降低並減少了種子的產量。它還會導致樹木的枯萎並通常導致松樹死亡。因此,蠟蚧(Toumeyella parvicornis)會導致其宿主物種數量大幅下降,據報導損失率高達90%至95%。 |
126. | Trachymela sloanei (昆蟲) 澳洲金花蟲
在台灣澳洲金花蟲可取食桃金孃科多種桉樹屬Eucalyptus的種類,只有成蟲能以飛翔來擴散,尋找有桉樹屬Eucalyptus的地方,可能隨幼苗進入台灣。 |
127. | Trechisibus antarcticus (昆蟲) 南極步行蟲 在南喬治亞進行的詳細研究顯示,亞南極和南極地區引入南極步行蟲(Trechisibus antarcticus)的結果,使得原生草食性甲蟲的幼蟲被南極步行蟲大量捕食,造成族群大量減少。一般認為步行蟲會被棲地的低溫限制,氣候暖化後增加的熱能供應,可能對它有利。 |
128. | 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昆蟲) 溫室粉蝨 溫室粉蝨會危害各種植物,直接吸取植物體之汁液,密度高時常引起落葉及阻礙果實之成熟;尚能分泌多量之蜜露,誘發煤煙病,阻礙植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之進行,影響作物之產量與品質,更可傳播植物病源,影響觀賞植物之外觀 (如 ToTV)。 |
129. | Trogoderma granarium (昆蟲) 小紅鰹節蟲 小紅鰹節蟲為最主要倉儲害蟲之一。牠能在倉庫中保持低密度,並能長時間維持不活動狀態。 |
130. | Vespa velutina nigrithorax (昆蟲) 墨胸胡蜂 又稱黑胸胡蜂為胡蜂科胡蜂屬的節肢動物。因跗節呈現明顯的淺黃色,因此有黃腳虎頭蜂及赤尾虎頭蜂的別名。墨胸胡蜂毒素成分複雜,雖含量較低,但毒性很強。體長約20mm,體被棕色毛;頭胸黑色,背黑色毛;前胸背板前緣中央向前隆起,前足脛節前緣內側、跗節黃色,余呈黑色,中、後足脛節、跗節黃色,余呈黑色。雄蜂腹部7節。墨胸胡蜂的捕食範圍非常廣泛,屬雜食性昆蟲。墨胸胡蜂攻擊性強,是襲人的胡蜂中最常見且危險種類之一 |
131. | Vespula germanica (昆蟲) 德國黃胡蜂 德國黃胡蜂(Vespula germanica),俗稱德國蜂或歐洲蜂,是一種社會性蜂種。在其引入區,它往往比在原生地更能成功有效地利用重要的食物資源,如花蜜和昆蟲,這些也可能是本地動物依賴的食物資源。德國黃胡蜂展現出一個成功的侵略者的特性,能從單一隻授精過的雌建立一個新的族群。 |
132. | Vespula pensylvanica (昆蟲) 西方黄胡蜂 西方黄胡蜂(Vespula pensylvanica)是捕食者,吃各種無脊椎動物,很有可能會對島上的原生動植物棲息地,產生負面影響。 |
133. | Vespula vulgaris (昆蟲) 胡蜂 胡蜂築巢於地下、樹洞或建築物的隙縫中。它除了有引起人類刺痛的螫針,還會與鳥類及其他捕食性昆蟲爭奪昆蟲與花蜜的資源。它也會在垃圾筒及野餐區尋找水果及腐肉取食。 |
134. | Wasmannia auropunctata (昆蟲) 小火蟻 小火蟻會減少自然界之生物多樣性,尤其會減少飛行性及樹棲昆蟲的總量,以及蛛形綱動物的族群數量。以其能令人疼痛的螫針聞名。在加拉巴哥群島,此種火蟻會吃掉剛孵化的小龜,並攻擊成年陸龜的眼睛和泄殖腔。現今這種火蟻被認為是太平洋區域中最具威脅性的螞蟻。 |
135. | Xyleborus glabratus (昆蟲) 小蠹蟲 小蠹蟲(Xyleborus glabratus)是一種原產於亞洲的菌蠹蟲,它是在新發現的真菌-樟科萎凋病菌( Raffaelea lauricola)中唯一已知的媒介,會引起樟科家族成員月桂樹、以及最著名的是紅灣樹( Persea borbonia)和鱷梨(Persea americana)枯萎。與小蠹蟲(Xyleborus glabratus)和樟科萎凋病菌( Raffaelea lauricola)相關的最新文獻指出出,迅速傳播和高死亡率,暗示該複合體對美國東南部紅灣樹( Persea borbonia)生存有嚴重的威脅。此外,它可能入侵佛羅里達州和其他地方的鱷梨產業,可能導致毀滅性的結果。 |
136. | Xylosandrus compactus (昆蟲) 黑色枝小蠹 原生於亞洲,黑色枝小蠹(Xylosandrus compactus)已經蔓延到全世界許多咖啡種植區,不僅對農作物造成損害,也對原始森林樹木造成損害。黑色枝小蠹(Xylosandrus compactus)(鞘翅目)屬於小蠹科,是其中最具破壞性的昆蟲。由於大多數小蠹蟲會在樹皮或木材內部繁殖,人們早已認識到,小蠹蟲很容易經由國際貿易傳播。 |
137. | Xylosandrus mutilatus (昆蟲) 板栗剪尾材小蠹蟲 板栗剪尾材小蠹蟲(Xylosandrus mutilatus)屬於甲蟲科,通常被稱為樹皮甲蟲。板栗剪尾材小蠹蟲會在宿主樹木的木質部建立立巢廊,最終導致宿主死亡。這些寄生巢廊也會降低木材產量,當它攻擊珍貴的闊葉樹種時,會嚴重地影響木材產業。許多樹皮甲蟲也是真菌病原體的載體,但不知道哪些真菌是板栗剪尾材小蠹蟲可能會或可能不會窩藏的真菌。 |